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正文

“健康临汾”托起百姓幸福梦

作者:admin 时间:2022-02-18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2021年,我市卫健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促改革、谋发展、惠民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来,我市卫健系统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健康临汾”建设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固根基、强弱项,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点、堵点问题,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卫生医疗网络更加夯实,医疗保障能力稳步加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就近看、少花钱”,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首批国家“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全国2020-2021年度“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2021年度目标责任测评优秀市、临汾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张张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背后,镌刻着我市卫健人奋力拼搏、不懈求索的坚实足印。

 一场疫情

展现“医”心为民的大情怀

  历经磨难显本色,沧海横流见担当。2021年,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全员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等预案,严格落实流调排查、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防控措施,建立应急触发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我市对第一入境点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3971名境外来(返)临人员,做到远端知、行程明、落地接;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临人员,快速精准开展排查,落实“五包一”管理;对密接、次密接人员第一时间精准找人、第一时间集中隔离、第一时间核酸检测;对快递物流,全面逐件至少两次消杀;对冷链食品,实行“一总三全面”规范化管理。同时,全市17个县(市、区)均成立以公安、工信、公卫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流调溯源队伍。目前全市拥有18支流调队伍1107人;各县(市、区)规范集中隔离场所启用和评估验收程序,按照每万人口不少于60间、常备不少于300间的要求储备集中隔离场所,全市储备隔离房间14660个,每万人37间;组建3个市级常备工作组、2个市级后备工作组,医疗救治队伍1017人。全市21146名专职健康管理员建立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监测预警能力有效提升。

 2021年,我市卫健系统坚持“院内零感染、院感零容忍”的底线,强化院感防控,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16轮检查,累计检查医疗机构5331家;全市18所定点医院20个发热门诊累计接诊50211人。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新冠疫苗714万余剂次,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0家,设置核酸采集点3024个,储备采样人员7800余人、核酸检测专业人员578人,日最大检测量可达13.3万份。全市分成8个片区,可互相支援,能够在1日内完成单个县级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守得云开见月明。2021年,全市卫健系统交出了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疫情“零外溢”、常态化防控“零松懈”、全市未发生二代病例的合格答卷。


 一个理念引导民之所盼大改观

  人人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过去一年,市卫健系统把“健康强市”摆在优先地位,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尘肺病防治攻坚等十六大行动,全面实施四项政府民生实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走出一条全面健康发展之路。

  截至2021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8.12岁,婴儿死亡率降至3.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3.9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居民健康水平持续向好。

  “健康临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1年,全市卫健系统聚焦“优化全市医院布局、打造15分钟就医圈”,谋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8个。目前,市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综合楼、市中心医院改扩建等3个项目均已开工。市中心医院心脑血管综合楼建设项目于2021年12月29日正式启用,市人民医院大力推进省域医疗中心建设。

  市卫健系统持续开展“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市直7家医院组建的医疗小分队深入全市81个乡镇举办义诊和讲座8370次,服务603538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720个,全力推行“l+l+l+X”签约服务模式,做到应签尽签。使百姓“基本医疗有保障”,健康扶贫有质量。

  2021年8月,国家卫健委确定我市作为首批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三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更是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指挥、监测研判预警、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联防联控、物资保障“六大体系”工作方案,力争利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卫生应急工作标杆。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让心理健康融入城市的每一次脉动。2021年,我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卓有成效。“5G”赋能全市统一的心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和心理服务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一系统双平台”管理模式,将心理体检纳入正常健康体检。实现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大中小学校心理服务全覆盖,县、乡(镇)、村均实现心理服务全覆盖。

  由祁小龙教授全国门静脉高压中心团队牵头,联合市第三人民医院组成科研团队,开展《全国门静脉高压中心基于霍州市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的脂肪肝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筛查的项目》,成果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发表。由张文宏教授团队、祁小龙教授团队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的《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HESS2101)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卫让健康临汾显现生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2021年,我市各级各单位积极参与创卫行动,现有1个国家卫生城市、5个国家卫生县、7个国家卫生乡镇;1个省卫生城市、10个省卫生县、53个省卫生乡镇、654个省卫生村。

  乘着“创卫”东风,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成绩斐然,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连续四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继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大宣传、健康知识大普及、环境卫生大整治、病媒防制大行动和卫生创建大巩固等五大行动,我市环境更加优美靓丽,文明卫生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轮医改

形成“全”区域医疗大联合

  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围绕关键环节攻难点、破堵点,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减轻就医负担。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省级试点,二级以上医院实现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

  2021年,我市全面整合各类医疗服务资源,探索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引进和推广高、精、尖医疗技术和设备。推动医联体资源共享,专家、技术、检查、服务、信息在医联体内部无障碍流动,智慧医疗和医联体建设“双轮驱动”,使全域医疗能力全面提升。市卫健系统开展的“优医行动”,结出累累硕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分别与葛均波、李兆申等院士建立合作指导关系,成立8个博士工作站和11个名医工作室,为群众获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架起了桥梁。全市遴选出十大重点专科、第一批39名“百名学科带头人”和314名“千名技术骨干”;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3个、市级重点专科73个。

继续深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在市域内建立以4个三级医院为龙头、294所医疗机构参与的医联体体系,成立18个专科联盟,组建17个县级医疗集团,构建以纵向帮扶医联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为主的医疗合作模式,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初步形成医联体上下贯通的互动衔接机制。建立11个胸痛中心、11个卒中中心、12个创伤救治中心、19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8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个传染病救治中心,全市质控部达到43个。全市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8%以上,更多百姓在“家门口”看病更安心、更舒心。

  与时俱进,智慧医院守护健康。市急救中心120远程急救指挥会诊5G应用平台被纳入工信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乡宁县、安泽县、大宁县成为省级5G+医疗试点。市中心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专家号源随手查、自助就医、缴费不排队以及线上医疗的众多优质功能,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市中心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推进“互联网+护理”工作,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可以向群众提供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

  守正创新,一项国粹在薪火相传中促进健康事业的大发展。2021年,我市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在疫情防控中,为集中隔离点密接和次密接人员配送中药4566剂。4名中医专家被评选为“山西省名中医”,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达到10个。尧都区、洪洞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侯马市创建为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中医馆总数达到177家,实现基层全覆盖。启动“平阳中医药传承工程”,出版《平水版汇本针灸经》《平水版伤寒论》《黄帝内经素问》共24册书籍,中医药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病有所医”惠民生,“医有所惠”为人民。2021年,我市卫健系统高标准实施医疗水平提升行动,让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多出彩、出重彩、添光彩,让平阳百姓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更幸福。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书写着临汾市卫健人在全民健康领域的坚守和奋进。

本网所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本网稿件,需注明来源。本网所有稿件仅为资讯传播,不作为医疗参考。
Copyright © 2024 健康山西网 版权所有 帮助中心 人员查询
晋ICP备2021013356号 晋公网安备1401080208023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