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卫生 > 中医 正文

人老了,肾脏会老吗? ——老年人与慢性肾脏病

作者:赵怡蕊 时间:2023-02-26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慢性肾脏病(CKD)人群扩大,我国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30%-50%,明显高于国内普通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老化也不例外。从40岁开始,就伴随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肾功能也会随之衰退。虽说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人生进程,但不代表老年人就一定会有肾脏疾病。老年人肾脏老化的程度差异很大,有些80岁老年人肾功能还可以与年轻人相仿。这种个体差异与老年人自身体质、基础疾病、生活习惯、药物反应、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老年人的肾脏改变,从而加强保护肾脏意识,减缓肾脏的老化。

1.jpg

老年人肾脏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人类在40岁以后肾脏的各种功能渐进性下降。老年人肾脏随着年纪增长而缩小,肾实质减少、肾小球逐渐硬化,同时,随着年纪增大,全身血管病变多,容易造成肾脏的循环和灌注减少。

40岁以后,肾脏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至80-90岁的老年人肾单位总数减少40%-50%,重量减轻20%-30%)。肾血管硬化是老年肾组织改变的基础,年轻人仅有1%的肾小球硬化,而到80岁时硬化的肾小球可达10%以上;此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也多见。

肾血流从40岁以后进行性减少,每10年约下降10%,至90岁时仅为年轻人的一半。多数资料表明,在40岁以后,肾脏的滤过功能平均每年降低1%。老年人肾小管功能减退较早出现,主要表现为夜尿量增多。

由于以上原因老年人容易出现夜尿增多、小便清长、身体浮肿等症状,也容易在抽血检查肾功能时发现血肌酐偏高,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3.jpg

临床上影响老年肾脏病变的常见因素

        1、高血压肾损害:

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5%-50%,高血压是肾硬化的主要原因或促进因素,导致肾脏小动脉,尤其入球动脉和小球毛细血管损害和硬化。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病程10-20年的糖尿病人约有50%发生糖尿病肾病,约5%-10%死于尿毒症,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迅速。

3、老年下尿路结构的改变:

老年男性易发生前列腺肥大,严重者能引起梗阻性肾病,使肾功能丧失。老年女性易出现骨盆松弛、尿失禁、尿路感染、泌尿系肿瘤而影响肾功能。

4、药物性肾损害:

许多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率愈低,则药物从肾脏排泄越慢,老年人血浆白蛋白较青年人低,药物在转运过程中与白蛋白结合减少,更容易发生毒性反应。比如:一些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常用镇痛类以及抗抑郁等药物在老年人使用中更易出现肾损害。

5、长年高蛋白饮食:

长期超负荷食物蛋白摄入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血浆流量增加,进入系膜的血浆蛋白升高,系膜沉积,最终出现肾小球硬化。

6、其他:

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发热,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大出血、摄入不足、呕吐、腹泻等所致低血压,滥用利尿剂等因素导致肾灌注不足、肾缺血损伤也会加剧老年肾功能的恶化。

 2.jpg

预防老年人肾脏病的一些注意事项

预防老年出现或者加重慢性肾脏病,除了强调的低盐饮食、避免劳累、防止感染等,还要针对老年人这个人群的特点,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

第一,定期评估心、肺、脑、肝、消化道等各个脏器的功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各脏器功能是在减退的,如果这些脏器出现问题,要及早治疗,避免因为这些脏器的疾病导致慢性肾脏病,或是加重慢性肾脏病。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引起肾脏低灌注缺血的因素。比如避免血压的忽高忽低、过高过低;避免腹泻、出汗等引起脱水的一些因素;避免一些药物引起肾脏缺血的因素。因为老年人的血管比较差,大多数都伴有动脉的硬化,比如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的硬化,同时肾脏动脉也不可避免受到硬化的威胁。肾动脉硬化的结果会导致肾脏缺血,就会导致灌注不足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第三,老年人由于各方面疾病比较多,所以服药种类比较多。在这个服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肾脏的情况。所以吃药的种类要选好,吃药的剂量要控制好,吃药的时间也要选好。要避免这些药物因素,导致老年人肾脏病的发生,或者是加重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4.jpg

综上所述,肾脏受衰老和疾病的双重影响。随着年龄老化,肾的结构和功能减退,自我稳定机能被削弱,对内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到损伤。因此,需要在肾功能还没有继续恶化时,就应开始保护肾脏,控制我们力所能及的影响因素,减轻肾脏负荷。

最后,虽然岁月的齿轮我们无法让它停顿,但保护健康的肾脏应从你我做起,一起呵护我们身边的老者吧!

 


相关推荐:

本网所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本网稿件,需注明来源。本网所有稿件仅为资讯传播,不作为医疗参考。
Copyright © 2023 健康山西网 版权所有 帮助中心 人员查询
晋ICP备2021013356号 晋公网安备1401080208023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
Top